剧目简介
舞剧《孔子》由“序·问”、“乱世”、“绝粮”、“大同”、“仁殇”、“尾声·乐”构成。剧情从参政进谏,周游列国,危困绝粮,弦歌幽兰,晚年归鲁,修改《诗经》,撰写《春秋》,制礼作乐等情节,展示了在艺术上提出“尽善尽美”最高理想的孔子一生。
剧情选取了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,这是一次不断碰壁的旅程,一次无法完成梦想的不归途,一次求而不得的坎坷路。
乱世,国君昏庸,沉溺女色,问政孔子,却又形同虚设;臣奸佞独断,勾心斗角,阴谋丛生;孔子进谏,推行礼制仁政,却无力回天 宫廷的争斗终于牵连孔子,孔子被迫奔亡:在危困绝粮的风雪之中,孔子仿佛见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……战争频仍,难民流离失所,桃花源一般的杏林变成了战场。黑暗中,归途里,幽兰操不再是自伤自怜的琴歌,而是任重道远的颂唱;看似归途,大“道”仍在路上……
舞段介绍
序《问》
舞段《执羽》《启程》《求道》
第一幕《乱世》
舞段《熏香》《进谏》《以舞问孔》《叛乱》
第二幕《绝粮》
舞段《百姓》《绝粮》《梦回》
第三幕《梦回.大同》
舞段《颂贤》《采薇》《玉人舞》《礼贤》
第四幕《仁殇》
舞段《礼崩仁折》《唐棣之花》《幽兰操》
尾声《乐》
如果说舞者是一部舞剧的灵魂,那么音乐就是这灵魂的宿主。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,那么将中国古典元素甚至是诗词融入歌曲一定是非常难的。但是舞剧《孔子》却将这些元素统统融入到了音乐中,完美的呈现了剧目特有的古典韵味。
舞剧《孔子》中都有哪些让人,“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”的曲目呢?
一、千古绝唱:《幽兰操》
《幽兰操》是舞剧《孔子》的主题曲,是剧中孔子伤神、思考、以及结尾出场时的背景乐。《幽兰操》又名《猗兰操》,是孔子所做之曲,其中“操”就是指琴曲名。
据记载,孔子创作《幽兰操》的情景是这样的:
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但诸侯都未能任用他。当他最后放弃从政,从卫国返回鲁国时,经过了一片隐蔽的山谷,孔子看见幽兰于空谷之中独然盛放,长叹道:“山谷中的风吹得那么响,又下着冷冷的雨。我就要离开这个国家了 ,大家把我送到了郊外。老天啊,为什么我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呢?我周游列国,居无定所。世人愚昧,不能赏识我的才华。我已经老去了,只能将自己的抱负寄托在兰花身上了。”孔子因此停下马车,取出古琴弹唱了起来。
《幽兰操》
习习谷风,以阴以雨。
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
何彼苍天,不得其所。
逍遥九州,无所定处。
世人暗蔽,不知贤者。
年纪逝迈,一身将老。
伤不逢时,寄兰作操。
——王菲版《幽兰操》
《幽兰操》短短几行,却道出了孔子内心的神伤以及郁郁不得志的失落心情。
在舞剧《孔子》的最后,孔子与弟子在《幽兰操》的乐曲声中一起起舞,剧情达到高潮。这时的《幽兰操》已不再是自伤自怜的琴歌,而是任重道远的颂唱,是孔子对大同世界的追求与期望。
二、丝竹清脆:《玉人》
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对玉情有独钟,我国古人总对玉怀有别样的情感,因此玉总被“人格化”。儒家以玉比作君子,玉是一种精神,一种德行的象征。
《玉人舞》所描述的故事是:妃向王引荐孔子实施新政,但是被奸臣谋反推翻,妃受到牵连被赐死,而孔子则被迫逃亡。在困境中,孔子不屈服不认输,《玉人舞》中舞者化身为玉,翩翩起舞,赞颂孔子的高尚品格。
《玉人舞》的音乐丝竹清脆,萦绕耳畔。舞剧《孔子》的音乐总监张渠在谈到这段音乐事记忆犹新:“不是所有声音都可以通过人工雕琢。为了在音乐中表现出‘玉’的特点,我们专门找来了玉器,打磨、碰撞、碎裂,最后把这些声音录制并融入到音乐中”
《玉人舞》中的“玉人”们在清脆的乐声中轻盈俏丽的出场,小玉人、大玉人儿、玉武士齐聚一堂,大玉人翻身水袖击鼓,玉武士乘兴起舞,小玉人凌波微步。由于《玉人舞》动作较为复杂,由很多细小的动作组合在一起,导演孔德辛也笑称它为“最难跳的舞蹈”之一。
三、最受欢迎曲目:《采薇》
说到《采薇》的火爆程度,就连舞剧《孔子》的主创们都没有想到......
《采薇》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
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--诗经《小雅·采薇》
《采薇》是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:回想当初出征时,杨柳依依随风吹;如今回来路途中,大雪纷纷满天飞。《采薇》短短16个字,就道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,可谓诗经中的经典。
《采薇》是《诗经》中最美的诗句,也是舞剧《孔子》中最美的舞蹈之一。一群曼妙的女子翩翩起舞,用舞蹈展现孔子的思家忍苦之情。
《采薇》其实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,它是在影射孔子的困境。孔子周游列国启程时意气风发,带着众弟子们想要去做一份事业,却没想到却在途中四处碰壁、沦为丧家之犬,再次回到鲁国时早已物是人非。
《采薇》的音乐不似《幽兰操》般热烈,整首曲风趋于平缓,让观众感到平和自然,给人一种“行云流水”的美感。在《采薇》中 ,我们能听到很多不同音色的乐器弹奏出来的声音。
在《孔子》创作之初,为了呈现出古典的韵味,主创团队选取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乐器,如编钟、编磬、古琴、梆子、排鼓、笛子、古筝、萧等,让观众一瞬间穿越回春秋时期的淇水之滨。
四、创新之作《书简》
除了在创作理念上有所突破外,为了让舞剧摆脱沉闷的刻板印象,更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,在这次的创作中,舞剧《孔子》的音乐总监张渠还特别加入了影视配音的方式。
后来这段节奏感极强的书卷舞,成了该舞剧的亮点之一。张渠说:“当演员在表演时打开书简,‘唰’的声音配合动作而出,非常生动。”
对音乐的执着,对作品的严谨是舞剧《孔子》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。